下收
上週日至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看了TBC舞團舉行的台灣首場街舞舞台劇,本來已經沒多少閒錢了,但是想說當年在韓國把所有街舞舞台劇都看遍了,怎麼可以不來支持一下台灣街舞,所以我就和娘親一起去了。
TBC2004年曾代表台灣參加BOTY(Battle of the Year),算是台灣街舞界先驅,也可以算是我人生中第一個認識的台灣舞團(因為Energy的牛奶以前是TBC的哈),因此能篤定他們的舞蹈實力一定能令人滿意,抱持著應該不會失望的心態買了票去看,結果該怎麼說呢……差強人意?
當天因為入場時沒拿到場刊,也沒有看到櫃檯有在賣場刊,且當初介紹網站與購票網站上皆沒有寫演出大意,想說「嘛、反正在韓國看戲也沒有研究過劇情去了也還是看得懂」,但去了發現他們不像韓國舞台劇一樣有主持人進行簡單解說,或是會播簡短的影片敘述劇情大綱(而且往往都附有多國翻譯),結果沒想到就真的看!不!懂!直到中場休息出來看見走廊上這張海報旁邊的這兩行字,下半場才不至於繼續霧煞煞。
以個人意見而言,我覺得既然是懷抱著想要讓更多人喜歡街舞的初衷去製作舞台劇,那麼它的劇情就不能太深奧抑或太沉重,畢竟想看舞台劇的人多半是為了想放鬆心情而去的,倘若向我一樣去看了之後心情反而更複雜,那就沒達到透過舞蹈給人娛樂的功效,且我不曉得是刻意辦在親子劇場或只是剛好,無論如何,街舞有極大的潛在市場都在孩童,因此舞台劇中霸凌或家暴的劇情都該進行更改,以免對孩童有不良影響(韓國舞台劇表演中偶爾會有這種情節,但要嘛很短,要嘛刻意搞笑性質居多);其次,舞台劇之所以為舞台劇而不是舞展,就代表著它是「透過舞蹈來說故事」,而不是「將舞蹈加上戲劇性」,不過考慮到近年來於比賽時越來越常出現將舞蹈加上故事的表演方式(可參考Nappytabs於《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編舞),或許只是該舞團不小心以他們的專長領域弄巧成拙也說不定,只是我還是覺得每段舞蹈過長,過度集中於「表演舞蹈」而忽略了「說故事」,這部份頗為可惜;最後大概是因為第一次進行新嘗試,準備公演的時間把握得不夠好,除了breaking部份相當完美之外(因為breaking不練到完美就會受傷?),其他舞風的演出,特別是雙人舞的部分都明顯出現不少不夠整齊的狀況,不過這屬於該舞團的本業,相信下次會有明顯的進步。
總而言之,韓國的街舞舞台劇能擁有專用劇場每天公演,能深受各國旅客歡迎,甚至厲害到觀光公社官網幫他們打廣告絕不是沒有道理,我想強調「大眾性」與「互動性」對街舞舞台劇而言絕對是無可或缺的兩項重要因素,不令大眾感到遙不可及,讓觀眾覺得這是他們也可以輕易接觸的東西,這樣才能真正引起他們對舞蹈的興趣。街舞,顧名思義是街頭的舞蹈,是平民的舞蹈,因此它應該是最貼近大眾心聲的藝術,希望表演者們能稍微放下比賽時激昂傲人的自尊心,將玩樂於舞蹈中的喜悅感傳遞給觀眾(可參考韓國舞台劇《愛舞動Sachoom(사랑하면 춤을 춰라)》、《B-boy Kung》)。
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有許多地方都無可厚非,儘管如此,我是抱著一半感謝一半期待的心態寫下這些的,畢竟本來當年在韓國留學期間還努力存錢跑各大公演場看表演甚至做訪問,就是希望能夠找出我們缺乏的因素、吸收他們的優點,回台灣後投入這領域為台灣街舞界效力,雖然後來因為理解這有著文化本性上的差異,又因到今天連我自己都說不清的理由放棄舞蹈,但是還是很開心能看見一向如高嶺之花的台灣街舞界願意放下身段來親近大眾,很高興能看見台灣街舞界終於出現了曙光。韓國街舞界雖聞名遐邇,但我深信台灣舞蹈界也不輸人,只是缺乏恰當行銷手段與機緣,以及更多的時間去成長茁壯去舞出自己的一片天,期待看見未來能將街舞舞台劇搬上國際舞台的那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