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似乎是開竅期,真的覺得心理學的書常常不是念了馬上就會見效,但持續地去反思,在內心留個筆記備註起來,總有一天就能茅塞頓開。近期除了透過《慢性焦慮》這本書的提點,終於串聯起來困擾我多年的憋尿問題是出自心理上的偏執與壓力外,今天更突然頓悟自己為什麼會如此對職棒與職籃的啦啦隊感到一股近乎本能的反感。
以前一直是以為自己算是從小跳舞到大,大學時也練過競技啦啦隊,所以無法理解那種已經沒有要練拋接等特技的職業啦啦隊,竟然連舞技都輸一般高中熱舞社(以前剛開始接觸中職時真的很常被啦啦隊參差不齊的舞蹈搞到職業病爆炸),要知道在女性舞蹈圈顏值再高、身材再好都沒有用,那些只是基本備配(畢竟顏值不夠靠妝可以補強),重點還是你的舞技——而空有外表卻連基本功都沒練好,真的極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團體中甚至女性的恥辱,起碼我是接受這種教育過來的。身為一個女校出身的女權主義者,真的十分討厭單純因為「她舞跳不好沒關係,反正有顏值/身材,我們還是讓她上場/站C位」的這種姑息養奸般的寬容。
然而看到眾多職業啦啦隊竟然靠著青春活力和顏值身材做為主要賣點,就能擄獲大票粉絲,甚至擁有超越球隊球員們的人氣喧賓奪主,實在是令人大開眼界。我知道她們肯定有不同於一般街舞舞者/競技啦啦隊舞者的特長,例如說帶動氣氛、與粉絲互動的能力等等,但個人淺見認為這些只是附加價值,你的本業不是舞者嗎?是舞者就該把舞跳好才是首要任務不是嗎?舞沒跳好到底怎麼能領薪水領得心安理得啊?起碼我是無法理解啦。而且我也很討厭啦啦隊是附屬在球隊下,是為了吸引男性粉絲或襯托球員的這種次等感,一個女團在歌壇上稱霸久了就能晉升「天后」、「女帝」,但啦啦隊永遠只是某某職棒隊伍的附屬啦啦隊,就好像以前的年代,你多麼努力照顧好家庭與孩子,但仍無法被稱呼為自己的名字,而是被稱為某人的太太或媽媽一樣。
但回到之前探討過的榮格陰影理論,你越是厭惡抗拒的一切,就越是你的創傷陰影,特別是別人都覺得沒怎樣,但往往本能性讓你地雷爆炸的事物:例如看見奢侈浪費的人會暴怒,很有可能是因為你也想要偶爾犒賞自己一下,但總是以「那樣太浪費了」一味要求自己隱忍、說服自己沒本錢買奢侈品,所以那些人才會成為你的地雷;又例如去年當大谷翔平或徐若熙等投手洗板所有體育媒體頭版時,我會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煩躁,那是因為我自己過去在家庭或學校都是擔任捕手的角色,所以看見明明是自己背地裡做了許多苦工協助別人成功,但自己的存在卻被遺忘得一乾二淨時,就會勾起我過往強烈的辛酸與委屈。
因此回歸到啦啦隊的議題,我才恍然大悟其實我放不過別人,正是因為放不過自己。物理上都已經離舞蹈圈如此遙遠的我,仍然懷抱著唯有舞跳得好才有價值的信念,回過頭來其實是我不允許自己的舞跳不好、跳得不整齊、跳輸高中生,其實是我自己深怕被別人批評只有顏值卻無舞技、只空有熱情活力卻無基本功、只能附屬在男性之下而無法獨立……這是我自己身為一個女性、身為一個dancer、身為一個常被誇獎外表的人發自內心且累積多年的恐懼及焦慮。
同時也回到上次SOP個案體驗的老師給我的建議:「不需要努力證明給誰看,你所需要的只是去成為你自己,無關世俗標準,喜歡自已最重要」,以及當我因為怕考不上明星大學而擔憂焦慮的時候Soup姊對我說的一席話:「只要你看得起自己,就不用怕別人看不起你」。看見自己的焦慮、接納自己的不安,不厭其煩地提醒自己這輩子已積累了繁不勝數的實力及內涵,如同女王說過的「當一個女生二十幾歲時只能以年輕貌美來做為賣點,那她大概到了四十幾歲時也不會有多大的價值」,而自己二十幾歲時就已經靠著才華做起soho了,沒理由四十歲時卻突然會只剩下「年輕貌美」啊?難道我是千年老妖嗎?😂🤣
謝天謝地終於不用再三不五時看見啦啦隊或賣弄性感的coser就皺眉秒滑掉時檢討自己是否厭女了,事實是我根本不是厭女,只是對自己的標準較高、對身為女性一事有強烈的榮譽心與使命感渴望能實踐平權,所以看不慣那些比較悠哉的人罷了。不過畢竟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生態就是如此,我還是多去重看幾次BoA翁逆或少時的舞台就好🙏←昨天回顧了一堆布蘭妮的舞蹈影片,她真的是我的舞蹈啟蒙天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